30道工序,269个环节,1071项工艺指标。
……
国台数智酒业总工程师李长文,带领科研团队,用20年时间,建立起酱酒行业,第一个全产业链智能化工厂。
来到国台数智酒业智能化酿造车间,一身工装的李长文正在使用,特制温度计查看酒糟堆积发酵情况,“两米长的温度计与手机相连,通过大量数据检测,可判断酒糟堆发酵好坏” 。
这样高效的操作方法,是李长文20年坚守的成果,2004年从天津来到仁怀后,李长文和团队开始对酱酒酿造工艺,每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分析总结规律,“以茅台酒厂为标杆,研究各个工艺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踏踏实实学了10年后,2012年,我们进行了首次智能化尝试”。
从那时起,国台数智酒业的酱酒生产经历6次技术迭代,车间里的润粮、上甑、蒸酒,接酒、摊晾等环节逐渐被智能设备替代,而且集中在一栋立体厂房内,实现高效生产、绿色低碳发展。
“和传统酿造相比,我们做到了在线实时处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能耗比过去降低了8% ,劳动力节约近50%”,国台数智酒业智能酿造三车间酒师雷启泽说。
为解决没有成套标准设备的问题,李长文和团队,将“酱酒生产数字化表达”作为科研方向,与设备商一起,从零开始研发,制造专属酱酒的智能酿造设备。
通过在科研一线不断探索,李长文带领团队将传统酱酒生产全过程,拆分为30道工序、274个环节,1508项工艺指标,并总结形成国台智能酿造一系列标准体系,其中,他首次将红外光谱技术运用于,酒质控制的创新之举,已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酒业协会去年制定的6个标准,其中有3个就是以红外光谱技术,作为检测手段,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李长文表示。
如今,国台数智酒业基酒年产量达2万吨,接下来,李长文将继续带领团队投身新的挑战中,探索如何用智能化方式,酿出更高品质酱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