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服务| 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仁怀 > 仁怀简介 > 前景目标
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仁怀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仁怀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单位:

《仁怀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10

仁怀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3年,拆除退出小水电站6座,整治无主小煤窑10个,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0处,新增耕地26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遵义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行政村正常运行率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定在100%

三、重点工作

(一)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根据《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精神,稳妥有序做好我市碳达峰工作,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节能降碳增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强化能耗“双控”制度落实,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地,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确保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市工业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各乡镇<街道>)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监管力度,督促水泥生产企业做好错峰生产,强化城区道路扬尘治理、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秸秆焚烧整治等,加强污染天气预报预测和应急管控,强化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调度,提升大气管控工作水平。2023年,实现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以上。(牵头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2.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实施,大力开展重点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加强仁怀市盐津河断面达标整治,抓好赤水河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牵头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水投公司、各乡镇<街道>)

3.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按照“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保安全”的思路,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强化监管和执法检查,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牵头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4.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督促全市危险废物企业提高“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率;切实解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难问题,加强白酒废水污泥、窖泥等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监管。2023年,实现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牵头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各乡镇<街道>)

5.深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塑料购物袋》(GB/T21661-2008)、《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T21660-2008)等标准,在全市范围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积极推广厚度、强度、耐候性能等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地膜和购物袋。开展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厚度小于要求的产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三)强化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1.全面推进茅台镇溪沟治理。全面加快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赤水河流经茅台镇溪沟水质不达标问题整改,逐渐完成溪沟两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保护好赤水河流域仁怀段生态环境。(牵头单位:市溪沟治理指挥部;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市水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投公司、茅台镇)

2.完成2023年小水电清理退出任务。按照《仁怀市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方案》《仁怀市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方案》要求,小水电清理退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加快制定茅坝天生桥电站、茅坝孟家桥电站、茅台田湾子电站、龙井鱼跳电站、三元电站、盐津河新站等6座小水电站退出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小水电站清理退出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未退出电站生态修复和生态流量下泄设备监管,确保生态流量达标泄放。(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商务局、仁怀供电局、茅台镇、茅坝镇、龙井镇)

3.继续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积极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巡航检查行动、“四清四无”大排查行动、涉渔工程“回头看”检查行动、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暗查暗访行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帮扶行动等五大行动,全面排查非法捕捞违法违规线索,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打击赤水河、五马河、九仓河等重要河道以及全市饮用水源重点水域非法捕捞、垂钓行为,促进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水生生物栖息地及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的整体目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4.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完成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治理10处,整治无主小煤窑生态环境10个,强化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三合一”制度,督促实施矿产资源“三率”最低指标。依法依规有偿出让鲁班街道南部新城温泉小镇地热采矿权和九仓镇窖泥窖石采矿权。强化“打非治违”力度,严厉打击查处无证勘查、无证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

5.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实施化肥减量计划。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高粱+蔬菜等高效作物,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秸秆粉碎(腐熟)还田还土等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验示范技术,实现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严禁销售使用化学除草剂。二是加快农膜废弃物回收。健全回收和奖励工作机制,划区域、地块、农户、经营主体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农膜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三是积极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利用已建成投产使用的一处秸秆饲料加工厂年加工秸秆约1万吨,另外推广机械化粉碎还田还土,预计粉碎还田还土及饲料加工约24万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各乡镇<街道>)

(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1.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产量21万吨以上;种植高粱35万亩(其中:订单种植高粱27.52万亩,高粱种子“选、繁、育、推”基地种植1.8万亩);种植油菜13.5万亩(“高粱+油菜”轮作10万亩),产量1.89万吨;种植蔬菜18万亩(“高粱+蔬菜<豌豆>”5万亩)(其中:春夏季6万亩,秋冬季12万亩);种植烤烟9600亩,产量2.3万担。(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以《仁怀市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规划为指导,结合“一镇一品”部署,积极谋划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项目。结合退化林修复项目,巩固提升现有柚子基地15000亩、核桃基地30000亩、花椒基地5500亩、柑橘基地5500亩、中药材基地3300亩、毛叶山桐子基地6800亩,扩面增效实施4600亩毛叶山桐子建设任务,实施5000亩核桃改造,实施核桃采穗圃200万亩,栽植毛叶山桐子550亩,建成300亩奶子山天麻示范基地。持续培育“黔茅柑”“橘老大”“地上一橘”等柑橘品牌,“喜丰乐”猕猴桃品牌,“酒都陈橙”“盛世陈”等脐橙品牌,“斛王”石斛、“学孔”天麻等林下经济品牌,“新华丰”山桐子油品牌,实现林业产品品牌化生产和销售。(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工业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3.加快生态畜牧渔业发展。力争实现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18万头;牛存栏5.7万头,出栏2.6万头;羊存栏8.4万只,出栏5.39万只;家禽出栏70万羽,禽蛋产量1200吨;发展水产养殖面积4850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4.加快发展现代绿色服务业。坚持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服务产业链各方面各环节,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和零碳排放景区、物流、餐饮、数据中心等服务业试点示范,全面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引导物流运输、设计搭建、展览展示、会议活动、观众组织等各环节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促进住宿业、餐饮业绿色发展,建立节约长效机制,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倡导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五)深化资源绿色化利用。围绕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目标任务狠抓收运系统管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率先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中心城区先行推进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工作,逐步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推进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工作,力争2023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30%以上。(牵头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各乡镇<街道>)

(六)加快推进“两山”基地建设。结合国家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创建要求,加快推进茅台镇省级“两山”基地建设、茅台酒厂国家级“两山”基地建设。(牵头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仁怀分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茅台镇)

(七)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量降质;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加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杜绝耕地撂荒。2023年,完成新增耕地2600亩,全面完成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对本辖区、本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执法监管各项工作,亲力亲为抓落实,保质保量见成效。

(二)深化问题整改。各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联动,高度重视并及时整改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问题等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同时,对河长巡河发现问题、河长制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实行“一事一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强化目标考核。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遵党办字〔201737号)精神,针对本部门承担的考核指标逐一研究分析,强化指标监测,全力提升绿色发展指数排名,提炼总结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亮点,着力提高公众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仁怀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建设管理:仁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地址:贵州省仁怀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电话:0851-22238145黔ICP备17010324号网站标识码:5203820001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