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二十四个
全国“安全生产月”
主题是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应急溯典】安全月特辑
与您分享和安全月主题有关的
中国古代应急管理智慧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赓续中华文脉
本周,我们从“隐患”说起~

在安全生产领域
什么是隐患?
隐患等于风险吗?
谁才是导致事故的“元凶”?
在安全生产领域,“隐患”与“风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厘清二者关系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逻辑起点。根据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可以认为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客观存在于一切生产活动中,无法将其完全消除达到“零”风险的理想状态,只能加以控制,这就是风险规制。“隐患”是风险存在和释放的表现形式,一旦存在隐患,只要满足事故轨迹交叉论,必定发生事故。
风险与隐患都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但有本质区别。有风险未必有事故,只要我们能够预知风险、有效管控,风险就会永远处于可控的状态。但并不是风险管控不好就会立即发生事故,其中包含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风险转化为隐患、隐患转化为事故的过程。风险管控不好,风险就会转化为隐患;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就会转化为事故。可以说,风险是隐患之源,隐患是事故之源。因此,必须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弥补风险管控的漏洞,使风险永远处于受控状态。
今年安全生产月,不妨从厘清概念开始,让每一处隐患都成为风险防控的“靶点”,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较真,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